吳董著《百年追尋》連載(51萬字)之三十四 2022年 8月 14 日 第 128 — 130 頁 第2章 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(1續) 遠東共和國是虛弱的過渡政權,自然想與中國北洋政府套近乎,派出以國防部副部長季諾維其?優林為首的代表團訪華。優林領著一幫同志到了買賣城,干等了兩個月,而中國這邊就是不放行。那時,北洋政府挺坐蠟,要看協約國伙伴的臉色行事。 張斯麟是江蘇鎮江人,辛亥革命時擔任新軍35標第1營的管帶,辛亥革命后成為北京政府派駐俄沃木斯克的軍事代表。他做夢也不會想到,他居然成了中俄關系中的一個棋子兒。 1920年6月,以張斯麟為首的北洋政府軍事外交代表團抵達烏蘭烏德,它是東西伯利亞的第三大城市,1666年由哥薩克人建立,臨近西伯利亞鐵路與往蒙古烏蘭巴托以至中國北京鐵路的交界。在這兒,張斯麟得到遠東共和國主席諾謝科夫的超規格宴請??死怪Z謝科夫請他電告北京政府,對被阻攔在買賣城的優林一行予以放行。他趕緊給北洋政府傳話。北洋政府不愿當惡人,優林代表團在邊境苦等兩個多月后,被允許入境了,8月26日抵達北京。 那時,協約國對俄國實行經濟封鎖,蘇俄政權雖與一些國家開展貿易,但是大多數國家并沒有在外交上承認俄國,北洋政府不能走在西方國家前面,優林既然來了,可以就邊貿問題磋商,但留有余地,外長不出面,由專門委員官員與優林晤談,而且聲明僅是非正式接洽。同時,邊疆地方當局與俄國邊鄰地區的官員的磋商照常進行。優林到北京的最大收獲是兩國政府換文批準了《中俄新疆商約》。 1920年9月5日,以張斯麟為首的中華民國軍事外交政府使團來到莫斯科,宣稱此行目的是解決華工返回問題,并了解西伯利亞中國公民遭受損失情況,磋商保護在俄華人利益,并說獲悉俄國糧食危機,特意隨車運來面粉,贈送莫斯科及彼得堡的兒童。 協約國耳朵尖,很快就聽到了風聲,厲言逼問北洋政府,這是乍回事?立馬,北洋政府立場后退,給張斯麟發去電報,強調此行只是“撫我僑民覘彼國情藉資應付”,“遇事只能相機妥與非正式接洽,藉察內情而資應付,并隨時電候核奪耳也”,生怕張斯麟與俄國政府搞出什么建立關系的舉動來,讓北洋政府沒有回旋余地。 列寧看出來了,北洋政府對協約國的要求是心猿意馬。俄國政府以接待全權代表團規格接待了無全權的張斯麟代表團。列寧和外交人民委員部領導人多次接見張斯麟,放風說,俄國政府可利用使團赴俄之機,爭取就建立兩國友好關系達成協議。在談判中,俄國政府主動表示,希望在莫斯科有中國常駐代表,便于兩國間的各種聯系。張斯麟知照俄國外交人民委員部稱,中國將向莫斯科?伊爾庫茨克?鄂木斯克派任總領事,俄方還有啥說的,當然欣然應允。 隨著接觸的逐步深入,如何處置舊俄駐華公使問題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。蘇俄政權建立后,舊俄公使應停止公務,但囿于國際環境,北洋政府期望自動變換,以示“中立”,實際上容許舊俄駐華使領在中國存在。舊俄使領實際上失去辦事能力,遇到中俄交涉各事,由中國各有關部門和毗鄰俄國的地方當局自行酌定。到1920年夏,其他各國的舊俄使領大半不復存在,北京政府決定仿照辦理。 吳董著《百年追尋》連載(51萬字)之三十四 2022年 8月 14 日 第 126 — 130 頁 第2章 |